平衡类无动力游乐设备在设计和使用中需关注安全性、适用性、耐用性及用户体验,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:
一、结构设计安全
材料选择
优先采用高强度、耐腐蚀的金属(如镀锌钢管)或工程塑料,确保设备在长期使用中保持结构稳定。
避免使用易碎或弹性过大的材料,防止因材料老化或断裂引发事故。
尺寸与间隙
设备高度与间距需符合儿童人体工学,例如平衡木宽度应≥20cm,高度不超过儿童平均身高1.5倍,避免因尺寸不当导致跌落。
间隙设计需防止手指或衣物卡入,如平衡板连接处间隙应≤8mm或≥25mm。
防滑与防护
表面需采用防滑处理(如磨砂纹理或防滑涂层),尤其在湿滑环境下需增设排水孔。
边缘和转角处需进行圆角处理,避免尖锐棱角造成磕碰伤害。
二、使用场景适配
年龄分层
针对不同年龄段设计难度梯度,例如:
低龄儿童(3-6岁):平衡木宽度≥25cm,高度≤50cm;
大龄儿童(7-12岁):可增加晃动幅度或坡度,但需设置安全护栏。
场地要求
设备周围需预留≥1.5m的安全缓冲区,避免与固定障碍物(如围墙、树木)距离过近。
地面需铺设缓冲材料(如EPDM橡胶颗粒),厚度≥5cm,降低跌落冲击力。
三、维护与检查
定期检查
每周检查连接件(如螺栓、铆钉)是否松动,每月检查主体结构(如横梁、支架)是否变形或锈蚀。
关注晃动部件的轴承、铰链磨损情况,及时更换润滑或损坏零件。
天气应对
大风、暴雨天气需关闭设备,防止因风力或积水导致设备移位或坍塌。
长期暴晒后需检查材料老化情况,如塑料件是否变脆、金属件是否膨胀变形。
四、用户体验优化
防护设计
在高风险区域(如高空平衡木)增设防护网或软垫,降低跌落伤害风险。
提供辅助设施(如扶手、安全绳),帮助低龄或体能较弱儿童完成挑战。
趣味性与教育性
设计不同难度等级的平衡路径(如直线、波浪形、旋转形),增加挑战性。
结合自然元素(如木质材料、藤蔓装饰),提升设备与环境的结合度。
五、管理规范
标识与警示
在设备入口处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,包括适用年龄、Z大承载人数、注意事项等。
定期对标识进行维护,确保文字清晰、图案完整。
人员培训
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,包括设备检查方法、应急处理流程、儿童行为引导等。
在高峰时段增加现场监护人员,及时制止危险行为(如奔跑、推搡)。
六、合规性检查
确保设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(如GB/T 34021-2017《游乐设施无动力类游乐设备通用技术条件》),检查:
结构稳定性(如抗风压、抗倾覆能力);
材料环保性(如铅、甲醛等有害物质含量);
安全间距(如各部件间隙、防护措施)。